
近來思潮有點起伏,混亂得想寫些甚麼;混亂得想不到寫甚麼。
今天閱明報的時候看到多篇有關重慶大廈的介紹,想起小的時候八十年代中跟過父親到過該處,替自家店入一些當時流行的電子產品。第一次去的印象是很多印、巴藉人士,還有咖哩的濃郁氣味,詳細的不作解說因為相信很多人都去過,只是覺得並不如他人所說的龍蛇混雜。父親對我說重慶大廈是香港第一座有電梯的大廈呢,我雖有點疑惑但沒法亦無需要去求證。當我們辦完貨離開的時候,我留意到經過的一間毫不起眼店舖,而這間店子一直印烙於心中。
九十年代中期開始,經濟完全獨立而且收入相當不錯呢,但這一切都只是金融風暴前的過眼雲煙。當時沒有任何的包袱,就開始延續自己的興趣;衫裙鞋襪化妝品都有了,頭髮應該是最後一件欠缺的物品,我覺得最難買的就是假髮,而且要親自去買,想到這點總會感到尷尬非常,萬一被問起而說不出答案更加會難堪。互聯網沒有如現今方便的購物,外國的貨色又異常的昂貴,在無可選擇的情況下想起重慶大廈的那間舖子,至少是在商場內,總好過人來人往的女人街買吧!
那一天乘巴士到達重慶大廈,走到商場內經過那舖子,猶豫地繞了一個圈,下定決心不知何來的勇氣推門走進那間店,店內一中年男一中年女望著我,我看了一會,指著一頂黑色長髮,說要一頂合適我的,那女的問我是否拍戲用呢,我卻唯唯諾諾的「嗯」、「啊」敷衍著。那女的拿了一頂新的長髮給我看,之後小心翼翼的把它放進透明膠袋內,說著應該怎樣清洗怎樣梳,付了錢之後便急步的走了。
頭髮雖然貴但是很厚,只要肯花時間的話,可以作出不同的造型。在經過一段長時間後難免會骯髒惹塵,用清水清洗,由於冬天的關係,自作聰明的把毛巾鋪在暖爐上再放在上面烘乾,怎知時間的關係一邊報銷了。想也沒方法去補救,不過也算值回票價啦,都用了幾年了。
再次去重慶大廈,在九八年左右,那天和親妹妹乘巴士,她是已經知道了我CD的事,但她沒有跟我一塊去。再推門走進那間店子,熟悉的環境下我指了指一頂和之前一模一樣的黑色長髮,不打自招我說是幫朋友買的,這次中年女的卻沒有問我是否用來拍戲,而是問了一個令我匪夷所思的問題:「咦,佢仲未好返呀?」(咦,她怎麼還沒好過來嗎?)。
拿著新買的,在回家途上想,那女的似是把我認作他人,把我認錯可能因為沒有見「他」已有一段時間,而她所指的那個「她」,還沒好過來……哪……還在醫院……嗎?想著有點不寒而慄,之後我再沒進過重慶大廈了。
0 comments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