扮裝

  「扮裝又稱易服、變裝,是人類一項受予複雜解釋的行為,指任何人為任何理由、動機穿著『被視為屬於另一個性別』的服裝。成語『易弁而釵』就是男扮女裝的意思。」Wikipedia 是如此地解釋,近來發覺,原本是「扮裝」的條目,突然變成「變裝」。

  甚麼是「扮裝」呢?CD是 Crossdress,代表穿異性服裝的行為。TV是Transvestite,有易服癖帶點心理癖好的意思。類似的還有Drag,不過Drag(DRess As Girl)是指男同性戀的化妝誇張、男扮女裝。男同性戀會CD?不會,要是會CD便失去玩世的心態。喜歡CD的人嗎?不會喜歡CD的人,因為要是過於女性化何不愛女性呢。

  很久以前未接觸本地姐妹前,我會認為自己是TV,但自從踏進 Family 之後,我開始如其他人一樣稱呼自己做CD。自己寫的東西,當有關CD時中文會寫成「扮裝」,可是「扮裝」沒有特定統一的中文名稱,易服、變裝、男扮女裝、異裝、易裝、反串……

  「易服」,這個「易」字是交易的易,不是容易的易,意交換、改變。我則常錯覺地把它看成藥瓶上的「容易服用」的簡寫。

  國內喜稱「變裝」,單是「變」字我就覺得似無中生有,另有奇特怪誕的意思。而且聽起上來亦像「便裝」,失去音韻上的獨立性。

  為甚麼喵寶喜歡稱CD為「扮裝」?

  當然我是有深思熟慮過,應該用那一個名詞。「男扮女裝」中剔除男女性別,餘下的就只有「扮裝」二字,像沒有性別之分。不願直接用「男扮女裝」,不太想常常去提醒人家,強調我是「男扮」的意思。另一方面,「扮」與「裝」這兩個字我就覺得包含有化妝、打扮、女裝的味道,倒轉則是裝扮,仍離不開論點。「扮」字不好嗎,喬裝扮演,亦有打扮的聯想。「扮」演那個性別,「裝」成那個模樣。「變裝」就留給國內用吧,很多時香港可以有自己獨立的一套,我喜歡「扮裝」,我是真心的喜歡「扮裝」哦。

  真希望可以把「扮裝」這兩個字成為 CrossDress 的中文專有名稱,就如「酷兒」是 LGBT 統稱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