圓舞

  以前,曾經的友情。中學時與甲、乙既是同學,亦是好朋友,而人緣好受歡迎的乙更是眾人的好朋友。最後一年,乙放洋去了。和同學談起乙,丙說,他跟乙是兄弟。我聽後笑了笑,我表示,我跟乙是手足哦,我解釋,兄弟離開,還有自己獨個兒,影響有限,但手或足離開身體,就有切膚之痛,像直接痛在自己的身上,甲拍案連聲和應。之後,甲也走了,再次失去手足,嗯。斷臂,令我聯想到斷袖。但,斷臂更有切膚之痛,那又可會有如斷袖般,比喻關係可以更加親密?原以為自己有堅定不移的信念,便可以把友誼穩固。

  扮裝者間的關係,何嘗不單薄,大家的話題像只局限於扮裝中。其實,又有何相干。沒認識任何姐妹前,我還不是一個人,我由開始扮裝第一次穿上絲襪塗上唇膏,就是獨自一個人。首次外出沒人輔導,亦是一個人。到逛街買衣服,也是一個人,看到兩件衣服想問意見,唯有自己問自己。原本有人互相勉勵會更好,可是當一個人時無奈地還不是這樣過。

  學會了,扮裝的,即使沒遇過驚險畫面,也活在自己形成的陰影壓力下,緊張兮兮,從小到大活在築得高高的圍牆內。閱人多了,清楚知道肯放下戒心毫無防範說說笑已萬中無一,還能奢望甚麼。要是有位能夠談得來的姐妹可以互相傾訴關懷,已經相當不錯了。

  記起初認識好姐妹時,他曾經萌生不想扮裝的念頭,不能在旁安慰,只能把自己的感覺道出來。我說,我一直把喵寶當作是最愛自己的好朋友,明白和珍惜自己的好知己,對著鏡子,多麼熟悉的面孔哦,我怎會永遠不想在鏡內再見喵寶。

  扮裝的自己,像是另一個人,擁有特定的名字,而「她」就是你創造出來的自己,只會永遠靜靜地陪伴你,永不離棄。每個扮裝者背後都有個「她」;是「她」支持延續你的夢想,而你在支持「她」的支出。你想「她」好,你必須先好好的厚待自己,對自己好一點。你的狀態欠佳,「她」也不會好過。說到最後,為了誰,為了「她」,扮裝還不是為了自己。

  不單止情人,總覺得人際關係,就像跳著圓舞(年輕時真的跳過這種舞哦),這刻跟你親熱地跳著,拉拉手二人隨著旋律轉轉圈,片刻間卻手勢流暢地換了下一位舞伴,換位愛我的人吧。可是在現今講求即食快速的社會,多數人怕慢怕悶,因此沒人會願意花時間為你停下來,未去深入認識了解,未曾欣賞到優點,又轉手換了下一位,何談細味。到圓舞曲終了,人也四散。縱然這刻有人賞識,你高興地以為自己獨當一面,可是世上亦同時存在著千千萬個扮裝者,到最後時限一過,還是會隱沒於人潮中。天下無不散的筵席?真的嗎?離離合合,人生,何嘗不是一樣。

  原本,看到小如寫「為甚麼我從來沒有、再也沒有坦然真率的友情?」,有感,而斷斷續續地寫,現在補筆,卻已經歷數月了。

延伸閱讀:小如的《海邊的放浪形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