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

女裝外遊

九月二十八日,星期一,秋意漸濃,卻因一場颱風而多了幾分清涼。兩週前,崔茜(《再訪姐妹家》中的那位姐妹)早早約好今日到他家,為他拍攝一組女裝扮相的照片。他還半開玩笑地提議,我也該在他家來場扮裝,換上女裝與他一同「閃耀」。一聽到這建議,我當即搖頭拒絕——光是想像要拖著一堆衣物、化妝品出門,就已讓我興致全無。然而,內心深處卻有一絲蠢蠢欲動:難道就沒有其他方法,能讓這場扮裝之旅既有趣又可行?

前幾日,我特意買了一只女裝手袋,專為這次外出行程準備。若要女裝出門,兩手空空實在沒那膽量,這只手袋成了我的「護身符」。於是,我大膽設想:何不索性盛裝打扮,直接以女裝姿態前往崔茜家?這念頭一冒出來,我便試探性地向喵娘子提及這個異想天開的計劃。沒想到,她竟未反對,只是叮囑我要小心行事。既然她都點頭了,萬事俱備,只欠我自己的勇氣——哦,不,還有那颱風帶來的涼意,似乎也在催促我踏出這一步。

颱風雖來,伸手探出窗外,雨絲輕拂,空氣清新宜人。我暗下決心,下午五點開始動手化妝,細心梳理每一處細節。六點半,手臂勾著新買的手袋,另一手拎著更換的衣物,我終於推開家門。站在電梯前,我深吸一口氣,按下按鈕。電梯內有閉路電視,我刻意避開平時常站的角落,挑了個不起眼的位置。到了大堂,我目不斜視,徑直走向大門,步伐雖穩,心卻怦怦直跳。

一出大樓,我卻有些後悔——怎麼沒穿靴子呢?高跟鞋的鞋跟總讓我有種隨時要脫落的錯覺,尤其在斜坡路上,步伐更是小心翼翼。腦海中閃過《扮裝出沒注意》中提到的「行為要得體」,我放慢腳步,儘量優雅地行走。忽然,肥皂劇《Little Britain》中的經典台詞「I am a lady!」竄入腦中,我差點笑出聲,只好咬緊嘴唇,專注前行。

來到巴士站,我原以為會迎來周遭肆無忌憚的眼神,沒想到等車的人們僅是匆匆一瞥,便各自忙碌,彷彿我只是街頭尋常一景。心中稍安,卻又擔心遲到。我考慮過搭計程車,但轉念一想,難得有這機會實現「女裝乘巴士」的願望,怎能輕易放棄?於是,我靜靜等待,雨絲在身旁輕輕飄落。

等了足足半小時,巴士終於緩緩駛來。我小心翼翼踏上車,暗罵這雙不聽使喚的高跟鞋。原本想坐底層,但為了拍幾張照片留念,我還是硬著頭皮上了頂層。意外的是,頂層乘客都乖乖坐在前排,後半段空無一人。我挑了個靠窗的座位坐下,緊張得心跳加速。坐下那一刻,透明絲襪包裹的大腿與冰涼的座椅接觸,帶來一陣奇妙的觸感——這與穿褲子完全不同,令人心動又忍俊不禁。我偷偷拿出相機自拍幾張,又掏出小鏡子檢查妝容,卻發現假睫毛被汗水沾濕,開始脫落。無奈之下,我索性將它們全扯下,心想:早知該帶上睫毛膏,真是失策!

因為等車耗時過久,我擔心崔茜會著急,於是掏出手機發了條訊息,告知他我會晚到,並約好七點四十五分在地鐵站碰面。望著窗外雨景,我忽然覺得這一切好玩極了,時間也在不知不覺中飛逝。下車時,高跟鞋踩在樓梯上發出清脆的「咯咯」聲,引得幾位獨坐的男士回頭張望。我假裝沒看見,專注走好每一步,只求別摔個跟頭出洋相。下了巴士,我撐開紫色雨傘,沿著階梯緩緩而上。走進官塘站,我發現,頻頻投來目光的,多半是男性。他們的目光並不唐突,卻讓我暗自竊喜。

遠遠地,我便瞧見崔茜站在地鐵站內。我刻意沒提前告訴他我會以女裝姿態出現,於是快步走上前,朝他揮手,再指指自己。他愣了一瞬,隨即笑開:「啊?好!」我沒細問他是誇我準時到達,還是讚我這身打扮好看,抑或是對我女裝出行的勇氣表示驚喜。總之,他這一笑,讓我懸著的心徹底放了下來。

離開地鐵站,我跟在他身後,步伐依舊小心翼翼。他忽地轉身,問我要不要幫忙拿東西。我遞過裝著更換衣物的袋子,他接過時展現的紳士風度,讓我不禁會心一笑。路過一個小公園,我停下腳步,請他幫忙拍幾張照片。照片中,雨傘的反光為畫面添了幾分朦朧美感。

我靜靜地跟在他身後,內心卻充滿了雀躍。這場女裝外出的冒險,不僅是一次對自己的挑戰,更是一段充滿趣味與驚喜的旅程。到了崔茜家,我們愉快地開始為他拍攝扮裝照,而這一天的點滴,已在我心底留下了難忘的印記。

1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