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是甚麼?不美又是甚麼?是否存在一套絕對的標準?這些問題縈繞在我心頭許久,像霧一樣,時而濃烈,時而飄散。我喜歡美的事物,這是無庸置疑的。即使只是扮裝,不為取悅他人,也希望自己看起來好看。那是一種對自我形象的溫柔呵護,是一種不言而喻的自我肯定。
記得初次在網上看到外國扮裝姐妹的照片,只要妝容不過於誇張,就讓我心生羨慕。那時的我還是個扮裝新手,對美的理解非常直觀:只要看得順眼,就是美。外國姐妹之間的審美眼光也相對寬容,讓我感受到一種自由與包容的氛圍。那是一段探索的時期,我還未建立起自己的標準,只憑感覺行事,憑心情欣賞。
直到有一天,我認識了一位扮裝者法蘭絲。初次聊天,他便問我:「你覺得我扮裝得 passable 嗎?」那是我第一次認真地理解這個詞的意涵。原來,身為男性也可以努力打扮到「過得去」的程度。當時我心想,扮裝是很個人的事,又不是表演給誰看,為甚麼要在意是否「過得去」?但他說,如果不過得去,就要加倍努力,否則扮裝就失去了意義。
這句話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隨著時間推移,我的眼光逐漸擴闊,對美的要求也提高了。可能像許多姐妹一樣,我也染上了一點完美主義——但這份苛求只套用在自己身上。我理解,每個人扮裝的原因不同,也受到許多生理條件的限制:骨架、臉型、毛髮、身高……有些是無法改變的。即使再努力,也有現實的阻礙。
曾有姐妹在 MSN 傳來照片,問我他的扮裝是否「過得去」。我回答他:「過得去。」這不是敷衍,而是針對他的身份而言,他已經做到了最好的程度。事實上,若不經手術或藥物干預,要在街上女裝而不被察覺,幾乎是不可能的事。即使用藥,也不一定能達到「過得去」的標準。
但我不認為所有姐妹都必須追求「過得去」。過度執著反而會失去扮裝的初衷。我見過一些扮裝得極像女性的人,但並不美;「像」與「美」是兩回事。看看街上的女性,有多少是真正的美女?漂亮不代表自然,也不代表「過得去」。只要自己扮裝得開心就好,甚至那些小破綻,反而散發出一種獨特的魅力。欣賞美,也可以有深度——就像苦瓜,雖然苦,但你是否曾用心品味過它的滋味?
我是一個內心敏感的人,對外表太好看的人反而有戒心。他們往往知道自己有姿色,便顯得蠻橫無理,稍微聊幾句就自以為你對他有意思,馬上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。我覺得,外表越完美(尤其是非自然的),就越顯得虛假。我不妒忌那些打扮得極佳的人,那是他們的本事。就像曬黑了也不代表你是非洲人,我何須嫉妒?我只羨慕那些外貌自然、內心善良的姐妹。
如果扮裝時感到不滿、甚至產生妒意,那可能是情緒病的徵兆。我對姐妹的要求,始於內在。即使外表粗獷,只要真誠自然,就很可愛。只要不盲目追求、不失去扮裝的赤子之心,就能繼續享受那份純粹的快樂——那是扮裝最珍貴的意義。
這份快樂,不在於是否「過得去」,而在於是否「過得心」。只要心中有光,美就會自然流露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