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

穿搭分別

穿衣服,不只是遮體保暖,更是一種情緒的延伸,一種身份的表達。很多姐妹應該都曾有過這樣的感受:穿上男裝時,彷彿要去參加家長會,正經、拘謹、保守;但一換上女裝,整個人立刻變得鮮活起來,像是小辣椒般,性感、大膽、毫不手軟。那種轉變,不只是衣服的差異,更像是人格的切換。

我自己倒不特別偏好性感女裝,連內衣褲都走樸素路線,簡單到像沒設計師參與一樣。反正是穿在裡面,誰會看到?花巧給誰欣賞呢?但說到男裝,我反而更保守。短褲?只限家居使用,出門絕不見光。夏天我依然穿著長牛仔褲,朋友問我不熱嗎?我笑笑說,習慣了就不覺得熱。可能是因為我習慣剃腿毛,沒毛反而涼快些。但這樣一來就不能穿短褲出門了,就像塗了腳甲油就不能穿拖鞋一樣,總得有所取捨。

不過我也不覺得可惜,畢竟我從來不覺得男生穿短褲露出毛腿肌肉有甚麼美感。只是為了自己涼快,就硬要大家欣賞他們的「毛森林」,拜託,那不是藝術,是視覺暴力。即使現在男生穿襪褲成了流行,我還是覺得視覺上有些不太舒服。記得看《天鵝湖》時,男舞者像是背景道具,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女主身上。所以問題不在腿毛,而是那雙腿的主人是男的。

夏天女生穿背心總是散發青春氣息,純白背心更是讓人浮想聯翩。可愛女生舉手投足間,背心下流出的汗都像香水廣告。男生穿背心?除非你是籃球員,不然只會讓我聯想到賣豬肉、搬石油氣的街坊大叔。瘦男們對不起啦,你們的背心造型真的沒甚麼看頭。健身了嗎?沒有?那就別為難那件小背心了。至於滿身肌肉的猛男,我反而有點怕,感覺像隨時會爆發一場《狂野時速》。

小巧女生穿緊身皮褲,剛柔並濟,性感又有態度。男生穿緊身皮褲?拜託,那緊迫感讓人尷尬到想轉台。我真的不想知道你那裡在哪裡,但又偏偏無法忽視。難怪大家會誤會你是同志,不是因為你是,而是那條褲子太有「表達欲」。魚網上衣、獸紋褲?同樣是誤會製造機。

雖然我不是運動健將,但我也有泳衣。以前是一件式,現在是兩件式,若隱若現才有神秘感。我喜歡女裝泳衣緊緊包裹自己,走光誰要穿?但我超討厭男生只穿泳褲的打扮,上半身全裸,像在展示「我很自由」,但我只感受到「我很不安全」。而且我從來沒欣賞過男性身體線條。你看打網球的女生穿迷你裙多飄逸,男生的小短褲?嗯……我還是看裙子吧。

說到男女裝的分別,也不是女裝就完勝。我一直不太喜歡女裝襯衫的反向鈕扣,趕時間時超麻煩。其實這設計原本不是為了分男女,而是古代歐洲的貼心安排——因為女裝多是後開,要人幫忙扣鈕,所以設計成反向,方便他人操作。即使後來改成前開,這傳統也保留下來。想想,要是有人幫我扣女裝襯衫的鈕扣,那該有多方便啊——哈!

衣服,是一種語言,也是一種態度。它不只是遮蔽,更是表達。在每一次穿搭的選擇中,我都在重新定義自己,也在與這個世界對話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