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5月31日 星期日

記錄與收集

我一直覺得自己像個回憶的收藏家,總愛將生命中那些細碎而珍貴的瞬間小心翼翼地封存起來。年少時,我曾熱衷於記錄與女友的每一次約會——那些甜蜜的時段、相處的點滴,都被我一筆一畫地記錄在筆記本中。偶爾翻閱這些記錄,我會不由自主地幻想,若有時光機該多好!定要重返那些令人心動的時刻,重新品味那份純粹的喜悅。因為有了這些詳細的記載,時間、地點皆分毫不差,我總能精準地回到那些動人的片段,而不會誤入平淡無奇的時光。然而,隨著年歲漸長,記憶力漸漸衰退,這樣的習慣已不如從前頻繁,偶爾回顧,卻發現有些記錄已變成一串串毫無意義的數字,徒留唏噓。

說到收藏回憶,我最鍾愛的,莫過於保存那些購買女裝的單據。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紙條,卻承載著無比珍貴的記憶。每張單據上,時間、地點、購買的物件都清晰可見——或是一件精緻的女裝襯衫,或是一雙柔滑的絲襪。它們不僅是購物的證明,更是一段段獨特的經歷、一份份屬於我的小秘密。每當閒暇時,我會取出這些單據,細細品讀,彷彿能重溫當時挑選衣物時的雀躍心情。若單據上的字跡開始模糊,或紙張因歲月而泛黃,我便會用掃描器將它們轉化為數位檔案,儲存於電腦中,確保這些回憶不會因時間的侵蝕而消逝。有時,當單據上的文字完全褪色,僅剩一片空白,我會忍不住猜想:這曾經記錄了甚麼?是一條優雅的裙子,還是一件精巧的外套?這些遐想雖無答案,卻也為回憶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趣味。當紙張再無可讀之處,我便會選擇放手,讓它隨風而去,這樣,我的收藏永遠不會「滿溢」,總有空間迎接新的記憶。當然,這一切的收藏,僅限於女裝——這是我獨有的執著。

這種「收集」的習慣,從小便已根植於心,只是形式隨時間而變。孩提時代,母親曾送我一本集郵冊,鼓勵我培養集郵的興趣。那時,同學之間幾乎人手一本郵票冊,五彩繽紛的郵票彷彿是一個個小小的故事,帶我走進不同的國度與時代。可惜,隨著電子郵件的普及,集郵的熱潮已漸漸消退,成為一種屬於舊時光的愛好。到了中學,我又迷上了搜集書籤。那時,父親經營一家文具店,我有幸接觸到各式各樣的書籤——它們或印著卡通圖案,或繪有水墨畫,色彩繽紛,令人愛不釋手。但真正吸引我的,是書籤上鐫刻的詩詞,那些優美的文字如清泉般流淌,觸動心弦。雖然如今互聯網上不乏詩詞資源,但網絡上的文字往往來路不明,少了那份實物的溫度。我始終鍾愛那些印在普通紙張或半透明牛油紙上的書籤,它們質感細膩,設計精巧,遠非現代的數位媒介可比。由於材質脆弱,我不捨得將它們夾在書中實用,只會在閒暇時取出,靜靜欣賞,細味那份詩情畫意。這些收藏,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對文字的熱愛,讓我對書寫與閱讀多了幾分執著。

今日翻閱舊物,偶然瞥見一張泛黃的紙頁,上面寫着一首自己在學生時期創作的詩。算一算,距今已有二十多年。雖然文字尚顯稚嫩,筆觸未臻成熟,但那份真摯與率性,仍叫人莞爾。既是舊作,便不加修飾,與大家分享一段年少的心聲。

無題

妳像一枝筆,而我,只是一把尺。
我靜靜地等候,只為妳在紙上劃線的那一刻。
因為我渴望妳能輕輕擦過我的身旁,
那微妙的觸碰,對我而言,已是奢侈的溫柔。
我想,我的期盼並不算過份吧——
只是,我們竟在那樣的時刻才相遇?

妳並不像圓規的一端,
從不曾繞着我旋轉。
而我,卻甘願成為另一端,
靜候着,守望着,
只盼有一天,妳願意成為那圓心的另一點。
那時,我們的距離會變得一致,
妳會繞着我旋轉,
以恆定的半徑,畫出一個不會終止的圓。
我們,便不再分離。

那年,我曾細心製作一張書籤,原意是送給一位中學時期暗戀的女同學。可惜,最終我始終鼓不起勇氣將它交到她手上。這張書籤便這樣靜靜地留在我身邊,陪我走過數十個寒暑。至今重閱,仍能感受到當時那份青澀而含蓄的情懷——既羞怯,又真摯。

除了這張書籤,我還有一個習慣,就是收集照片。每一張……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