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晚,我與小小姐在電話中閒聊,話題不知不覺轉到了一個有趣的方向——她說很想試試男性的打扮。這對我來說並不意外,因為她早前已向我透露,她對性別身份的界限頗有想法,總覺得社會對不同性別的對待有著微妙的差異。例如,她抱怨每次與人交談,對方總把她當成「小妹妹」,言語間似乎少了幾分認真,甚至有種敷衍的態度。她不滿地問:「為甚麼女性就不能很『帥』?為甚麼總要被框在溫柔可愛的刻板印象裡?」她認為,只要有足夠的理由,就能推翻這些傳統觀念;同樣地,若她想追求某種風格,也總能找到支持自己的理由。這種對性別規範的挑戰,讓我覺得她像個「反港女份子」,既有趣又帶點叛逆。
在我們的討論中,小小姐提到一個觀點:男扮女似乎比女扮男來得容易。她認為,男扮女只要稍加修飾,就能營造出女性的柔美氣質;而女扮男卻容易一不小心變成「Tomboy」,少了那份真正的男性氣場。她並非想以男裝吸引女性,而是希望別人能完全將她視為男性,體驗那種在社會中帶有支配地位的感覺。她興奮地分享,已經買了一件男裝襯衫和一條西褲,穿上後確實有種特別的快樂,但總覺得少了點「男性」的味道。我聽了,半開玩笑地說:「那簡單,黏上假鬍子不就解決了?」她卻連連搖頭,說衣服和束胸她都能接受,但貼上假鬍子實在是她無法跨越的心理關卡。我笑著猜想,或許她只是單純喜歡男裝的衣物,卻未必想完全融入男性的外觀特徵。
談到扮裝,我對小小姐說,許多剛開始嘗試扮裝的人,或多或少都有點「戀物」的傾向。對男性來說,平日因性別規範「被迫」穿著西裝、打領帶或長褲,難免感到單調。一旦有機會嘗試女裝,當然會挑選那些能展現女性特質的服飾,比如絲襪、裙子或高跟鞋,因為這些單品與男裝截然不同,格外能凸顯性別的轉換。化妝也是如此,新手總愛把臉塗得白皙無瑕,彷彿越白越能貼近理想中的女性形象。這些行為在扮裝初期可說是「通病」,帶著幾分誇張與試探,卻也充滿了探索的樂趣。
回想我自己的扮裝初體驗,也曾走過這樣的「菜鳥」階段。那時的我,總愛挑選性感誇張的服飾:低胸露背的上衣、超短迷你裙、帶有腿背直線的黑色絲襪,甚至是閃亮的螢光粉紅色衣物,俗艷得讓現在的自己都忍不住想笑。這些選擇雖然誇張,卻是我在探索自我風格時的真實寫照。我對小小姐坦言,每個扮裝者或多或少都經歷過這樣的階段,這些看似浮誇的嘗試,正是我們在尋找自我表達方式的過程。
隔了一天,小小姐突然在電話中「開竅」,半帶挑釁地問我:「你之前說貼上假鬍子能凸顯男性特質,那不就是你口中的『菜鳥』行為嗎?故意誇張地強調性別特徵,跟你當初穿閃亮粉紅裙有甚麼分別?」我一愣,沒想到被她反將一軍!她接著笑說:「看來你在男裝這件事上,也成了『菜鳥』!」我聽了只能尷尬地笑而不語,心想這小妮子還真會抓話柄。
不過,她的問題也讓我陷入思考。或許,扮裝的樂趣就在於這種不斷試錯與反思的過程。無論是女扮男的假鬍子,還是男扮女的閃亮絲襪,這些「菜鳥」行為背後,反映的是一種對性別界限的好奇與挑戰。我們在服飾與外觀的選擇中,試圖打破社會的預設框架,尋找屬於自己的位置。對小小姐來說,男裝襯衫與西褲或許只是起點,她真正追求的,是那份超越性別標籤的自由與自信。
這場與小小姐的對話,讓我不僅回顧了自己的扮裝歷程,也開始思考性別表達的更深層意義。扮裝並非只是換上不同性別的服飾,而是透過這些外在的改變,去探索內心的可能性。對小小姐來說,嘗試男裝是對社會規範的一次小小叛逆;對我來說,那些曾經俗艷的服飾,則是年輕時對自我表達的熱情嘗試。無論是「菜鳥」還是「老手」,扮裝的過程本質上是一場與自己的對話,關於我們如何看待自己,以及如何在這個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