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6月13日 星期六

T 的不同

在「扮裝家庭」的線上群組中,姐妹Priscilla曾發表了一段引人深思的看法:「LGBT中,唯有T與眾不同。」他解釋,LGBT分別代表女同性戀(Lesbian)、男同性戀(Gay)、雙性戀(Bisexual)與跨性別(Transgender),而T的獨特之處在於其涉及外觀的修飾與轉變,旨在重塑身份。相較之下,LGB 的性取向更多是內在的認同,公開後或許會被貼上「基」或「拉拉」等標籤,但性別界線依然清晰,且這些稱呼並不影響他們追求自我與愛情。Priscilla的觀點引發了我的思考:跨性別(T)究竟有何不同?這種不同,又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內心世界?

細想之下,跨性別的獨特之處,或許在於其內在的孤獨與隱秘。對許多跨性別者來說,扮裝或轉變身份是一場極為個人化的旅程。它不像 LGB 的性取向,總需與他人互動才能實現——無論是愛情、親密關係,還是社交聯繫,LGB 的快樂往往建立在至少兩個人的共鳴上。而跨性別的行為,卻可以完全獨立進行:一個人化妝、挑選服飾、女裝外出,甚至獨自乘車穿梭於城市間,這一切都只需要自己的決心與勇氣。這種自我的探索,既是自由的,也是孤獨的。

然而,這份孤獨並非全然美好。相較於LGB,跨性別者在社會中的接受度往往更低。受負面新聞與刻板印象的影響,跨性別者常被誤解為「怪人」或「危險分子」,甚至被標籤為偷窺狂或色情狂。這種偏見何其不公!又有多少人願意花時間去分辨真偽,真正了解跨性別者的內心?在這樣的環境下,許多跨性別者選擇隱藏自己,寧願融入人群,也不願被認出真實身份。這種隱藏,既是自我保護,也是對外界冷漠的無奈回應。

Priscilla提到,跨性別的「掩飾」行為,讓他們在公開場合中希望被視為平凡的女性,而非引人注目的「特別存在」。許多姐妹甚至不願以男裝面貌示人,因為這可能打破他們精心構築的形象,也可能成為與其他姐妹坦誠交往的障礙。我曾認識一位變性後的姐妹,他在完成性別轉換後,幾乎與所有扮裝朋友斷了聯繫。或許,對他來說,扮裝的我們仍有「還原」為男性的可能性,因而被歸類為「普通人」,與他新生活的定位格格不入。為了不讓過去成為牽絆,他選擇隱藏於人群,與舊日知交漸行漸遠。

這種選擇無可厚非,但若換成是我,我卻覺得這樣的孤獨未免太沉重。我更喜歡現在的狀態——與朋友們輕鬆聊天,偶爾扮裝,享受那份簡單的快樂。我不希望隱藏真我,也不願完全割裂過去與現在。對我來說,扮裝是一種表達,而不是逃避;它讓我能在真實的自己與想像的自我之間自由遊走,而無需完全放棄任何一方。

Priscilla的觀點讓我反思:若我是同性戀,我依然是我,內心的認同或許不會改變外在的樣貌;但若我是跨性別者,我彷彿不再是原本的我。扮裝時,我希望路人將我視為平凡的女性,而不是帶著好奇或審視的目光。我追求的,是一種融入的自由,而不是被認出的尷尬。然而,這種追求有時也帶來矛盾——當我以女裝示人時,我享受那份被認同的喜悅;但當我卸下妝容,我依然珍惜真實的自己。這種在真我與扮裝之間的平衡,成為了我與姐妹們相處時的微妙默契。

有時,我會羨慕那些勇敢走上街頭的姐妹,他們以女裝自信地穿梭於人群,彷彿完全擺脫了性別的束縛。但我也明白,這份勇氣背後,往往伴隨著孤獨與壓力。他們或許會擔心被認出,或許會害怕他人的評判。而我,選擇以更輕鬆的方式參與這場旅程——與姐妹們分享經驗,彼此鼓勵,無需過分追求完美,只求在每一次扮裝中找到快樂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