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

兒戲

夜色如墨,螢幕微光映照著房間,鍵盤敲擊的聲音輕輕響起。回想與姐妹們的相處,喵寶總以一顆真誠的心待人。喵寶可以熱情如火,也可以沉靜如水;可以激勵他人,也願傾聽心聲。但無論如何,我始終懷著尊重對方的態度。我不會因為你沒有分享扮裝照片而輕視你,不會因為你的臉型不夠精緻而冷眼相待,更不會因為你備受歡迎而諂媚奉承。我對人坦率、誠摯、認真,不會因他人有求於我而自命不凡。然而,我常想起一句話:「你要別人如何待你,先要學會如何待人。」這句話看似簡單,卻未必總能在我身上應驗。即便我待人不薄,得到的回應卻常常出乎意料,讓我不禁感嘆人心的複雜。

半年前,一位名叫Y的姐妹聯繫我,訴說他的苦惱。他想買女裝,卻因擔心家人發現,無法直接網購到家。我聽後,主動提議:「這樣吧,你看中甚麼衣服,告訴我,我用我的購物帳戶幫你買,寄到我家,等我們見面時再交給你。」我願意先付款,覺得這不過是舉手之勞,沒甚麼不妥。然而,兩週過去了,Y遲遲沒告訴我想買甚麼,卻突然問能否借用我的購物帳戶。這讓我愣住了。分享帳戶密碼?這未免太離譜了。我願意幫他付款、收貨,已經是最大的誠意,他還需要我的帳戶做甚麼?萬一他用我的帳戶與賣家爭執,或下單後反悔(拖了這麼久,我猜他很可能會這樣),我的信用豈不是受損?我們不過是線上認識,還未見過面,我怎能冒這樣的風險?我寧願親自陪他去買衣服,也不願讓信任變成賭注。

幾天後,Y再次找我,說想在次日一起去買女裝。我問他想去哪裡,他毫無主意。我建議去太子或旺角,那裡的服裝出口店選擇多,價格親民;若不喜歡,尖沙咀也是不錯的選擇。他住在港島,嫌這些地方太遠,只想在港島逛逛,最後提到北角有出口店。我問他具體時間和地點,他說六點半在灣仔地鐵站碰面,順便提到八點半得趕回家吃飯。我心想,兩個小時跑兩個地方買衣服,時間夠嗎?更何況,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,沒有正常的社交生活,還要急著回家吃飯,這讓我有些無奈。我再問他是否還要去北角,他說下線前會確認地點和時間。結果,直到凌晨兩點,他還在線上,我擔心他忘記,催問進度,覺得自己比他還緊張。他這才說改到北角,時間則模稜兩可地定在六點半到六點三刻。這模糊的安排讓我犯難——我住九龍,要過海,沒確切時間我如何計劃?一夜過去,早上八點半,他留言說臨時要加班,取消了約會。睡了一覺才想起加班?我笑了笑,心想,若他再約,我也未必會赴了。

同樣在半年前,另一位年輕姐妹S聯繫我,希望我帶他這位毫無經驗的新手去買女裝。我們線上討論了幾週,終於約在某個星期六一起逛街。為了讓他無後顧之憂,我還打算請這位仍在求學的他吃頓午餐。然而,自星期一約定後,他就再沒上線。他曾留過電話,我於是星期五傍晚撥通號碼。他的名字中性,像是「穎」或「琪」這類。電話那頭傳來遊戲機中心的喧囂,接電話的人聽了我報出的名字,卻堅決說沒這號人,像是打錯了電話。我無奈,只好線上留言,說明電話的情況,並說不想給他壓力,若星期六仍想去,可再聯繫我。幾小時後,他回覆說接電話的不是他,對方不知他的化名,還提到臨近考試,無法赴約。我心想,遊戲機中心?考試?這前後矛盾的理由,讓我不禁莞爾。

世間甚麼人都有,但這些態度曖昧的經歷,卻像冰山一角,讓我見識到人心的複雜。我原以為,扮裝者既然選擇了這條路,會有著細膩真誠的心,像是女性的溫柔與體貼。可現實卻讓我失望——這些「假的女生」,為何少了那份真摯的待人之心?他們的行為,彷彿將扮裝當作一場兒戲,輕率而隨意。我不求每個人都像我一樣認真,但至少,當我以真心相待時,盼望的是一份同等的尊重,而不是這樣的敷衍與捉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