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

學習

有時候,我會覺得,喵寶並不是在學習如何做個女生,而是在摸索怎樣成為一個真正的男生。這條路,說來有些滑稽,卻也充滿了意外的啟發。

足球與縫紉的意外碰撞

小學四年級時,班上男生總愛在放學後聚在一起踢足球,我偶爾也跟著湊熱鬧。然而,我完全沒有運動細胞,每次踢球都摔得鼻青臉腫,長褲更是比我還慘,經常磨出破洞。褲子破得太頻繁,我終於忍無可忍,拿起針線,開始自己縫補。過去是母親幫我做的事,現在得由我親自來了。沒想到,這無意間的嘗試讓我學會了縫紉,無師自通,甚至樂在其中。後來到了中學,我還學會了編織如意結,把自己的作品扣在書包側邊,頗為得意。直到某天,好友瞅著我的如意結,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:「你怎麼娘娘腔到這地步,不覺得有問題嗎?快拆了吧!」我愣住了,原以為這只是個無傷大雅的小愛好,卻沒想到在別人眼中,這竟是「不正常」的表現。從那刻起,我開始意識到,自己喜歡的事物,或許並不容易被世人接受。

男裝的隨意與困惑

買男裝對我來說,總是件毫無頭緒的事。我常常覺得,穿甚麼都無所謂,反正沒人在意一個男生的穿搭是否得體。這種隨意的態度,讓我在男裝店裡總顯得有些迷茫,隨手抓件衣服就走,毫無搭配的熱情。幸好,男裝的寬容度高,隨便穿也不會引來太多目光,這倒成了我的一種解脫。

廁所的微妙選擇

說到性別的界限,廁所或許是最直觀的場景。女生絕不會踏進男廁,一來身份不合,二來擔心安全與隱私,甚至還因為男廁總有些難聞的氣味。說實話,我也不太願意使用外面的男廁,除非迫不得已。進入男廁時,大家都把我當成普通男生看待,沒甚麼非分之想,這倒讓我感到一絲安心。我並不抗拒男廁的性別屬性,只是單純嫌棄那股異味。話說回來,即便我進了女廁,也不代表我就是女性,這只是環境的選擇問題。活了這麼多年,我還是無法習慣男廁無隔間的企廁,除非四下無人,否則我一定選有隔板的單間。沒有隔間的感覺,總讓我覺得毫無安全感,特別是當有人投來目光時,我心裡總忍不住嘀咕:「你也有,為甚麼要看我?」

回想十多年前,我曾在香港一家美國公司工作,那裡有個無性別廁所,沒有企廁,男女共用。每次使用時,我可能在這格,旁邊的隔間就是一位女同事。神奇的是,沒甚麼尷尬,反而會邊方便邊閒聊,氣氛輕鬆又有趣。這種無拘無束的體驗,讓我對性別的界限有了新的思考。

男性的世界與我的疏離

我試過融入男生的世界,比如跟一群朋友去酒吧看足球賽。可問題來了,我真的不會喝酒,一杯就讓我頭昏腦脹,不是吐得一乾二淨,就是直接醉到睡著,屢試不爽。在酒吧點甚麼?總不能點汽水吧,於是我選了杯插著小雨傘的椰林風情(Pina Colada),雖然被朋友笑,我也只能聳聳肩。比賽開始,九十分鐘對我來說像漫長的倒數計時,周圍的人咬牙切齒地為比賽緊張,我卻完全摸不著頭腦。二十多個男人追著一個小球跑來跑去,值得這麼激動嗎?更別提球迷為進球瘋狂擁抱,甚至賽後球員赤身沐浴毫無尷尬的畫面,這些對我來說都像另一個世界。我試著融入,卻總覺得格格不入。

茶餐廳的爭論

還有一次,在茶餐廳與幾個男生共進晚餐,飯後他們開始吹噓自己的「媾女」技巧,得意洋洋地分享如何追求女生。我聽了心裡一陣反感。他們似乎從不把女性當成平等的對象,總是輕浮地將對方視為附屬品,毫無尊重與珍惜。我氣得不想說話,可同桌的男生似乎毫無察覺,繼續高談闊論,讓我越發覺得無奈。

另一次晚餐,話題更讓我瞠目結舌。一位自稱不信奉大男人主義的男士,竟說男人應該可以有多個妻子。我反問:「這難道不是大男人主義?」他笑著否認,說這跟觀念無關。我追問:「那你能接受女人有多個丈夫,而你是其中之一嗎?」他愣住了,尷尬地笑著說:「那不可能啦!」這一刻,他的大男人本色暴露無遺。我心裡暗想,不行不行,無論如何,尊重女性是底線。

學習的旅程

回想這些經歷,我發現,喵寶的「學習」從來不是單向的。表面上,我在探索如何成為女生,但實際上,我也在學著理解男性的世界。縫紉、如意結、對男廁的抗拒,甚至對男生話題的疏離,都讓我更清楚自己的喜好與界限。或許,我永遠無法完全融入那個充滿陽剛氣息的世界,但我也不必強迫自己。學習的意義,不在於成為某個固定的模樣,而在於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,坦然接受那個既愛女裝的柔美,也能坦然面對男性身份的自己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