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起拘泥於單一的男性或女性身份,喵寶更愛那種「忽男忽女」的自由與趣味。這種流動的性別狀態,像是在人生這幅畫布上隨意揮灑色彩,時而濃烈,時而淡雅,總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。喵寶從不認為自己必須被框定在某個性別的標籤裡,相反,模糊的邊界讓生活變得更豐富多彩。
在早前的一篇隨筆《沉重的感想》中,我曾寫道:「我試著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內心,卻發現思緒總在繞圈……」話到這裡,思緒總是兜兜轉轉,回到一篇久未完成的小文章。那篇文章靈感源自《扮裝出沒注意》,本想探討內心的性別流動,卻因思緒雜亂而擱置至今。如今再回想,那未完成的故事其實早已在生活中悄悄展開。
有時候,我會感受到內心深處的一抹女性化氣息。那不是刻意的模仿,而是自然流露的感覺,彷彿靈魂某處住著一個溫柔的影子。他並不需要濃妝艷抹或性感衣著來證明自己的存在,就像真正的女性無需靠外表來提醒別人他們的身份。我開始思考,扮裝與否,真的那麼重要嗎?有時,我甚至覺得自己離傳統的「跨性別者」(CD)標籤越來越遠。曾有朋友半開玩笑地說:「喵寶,你就像個穿男裝的女人。」是性格?是態度?還是某種說不清的氣質?他們總是笑著說:「就是一種感覺。」究竟是甚麼樣的感覺?我至今仍在一團迷霧中探索,卻也樂在其中。
這種模糊的性別感知,讓我不再執著於區分自己是男是女。「又男又女」不是更有趣嗎?男裝時,我無需刻意展現雄糾糾的氣勢;女裝時,也不必千嬌百媚地取悅他人目光。平時的我,會隨意戴上耳環,修剪眉形,甚至曾經塗過指甲油——雖然化學品讓指甲變得脆弱,斷裂後如今正在慢慢留長。去百貨公司或小店,我會毫不猶豫地瀏覽女裝,甚至試穿購買,心態早已是「不男不女」的自在。與太太喵娘子逛街時,她挑選女裝,我也在一旁自顧自地看,絲毫不覺得彆扭。她早已習慣我的「隨性」,而我也樂於這種自然的相處模式。
然而,這種自在偶爾也讓我有些顧慮。當我在親朋好友面前也如此「毫無保留」,會否讓那些隱秘的自我失去神秘感?那些關於扮裝的點滴,是否會因為過於坦然而變得不再特別?但轉念一想,我並不覺得這是問題。硬要讓自己更「女性化」,刻意誇張舉止來合理化扮裝,只會讓我感到不真實。喵寶從不計較內心是否偏向女性,也不覺得扮裝後必須硬闖女廁來證明甚麼——那不過是無謂的形式。有些姐妹太過在意外表的完美,為了扮裝不夠精緻而痛苦掙扎,卻忽略了扮裝的本質是一種快樂的表達。對我而言,扮裝是興趣,是遊戲,是探索自我的方式。知足常樂,何必強求登上某個「完美」的境界?若一不小心摔下來,痛的不還是自己嗎?
喵寶從不會大聲嚷著「我是女的」,正如富人無需時刻炫耀財富,聰明人無需拿智商測試來證明頭腦。性別,不該是向別人交代的東西。扮裝後刻意表現嬌媚,是否反而讓自己顯得造作失真?男與女,雖不相同,卻也非完全對立。做回真實的自己,傾聽內心的聲音,遠比外在的標籤重要得多。
有人說,人生如戲,而劇本中若只有男女兩種角色,未免過於單調。相比之下,喵寶更愛這種「亦男亦女」、「可男可女」的流動狀態。它讓人生變得不平凡,充滿無限可能。當我穿上亮麗的上班女郎套裝,自信地在鏡前轉身,那一刻的我是女性;當我換回休閒的男裝,隨意在街頭漫步,那一刻的我又是男性。這種自由切換的樂趣,像是在性別的舞台上跳一場即興的舞蹈,無需固定的舞步,只需跟隨內心的節奏。
延伸閱讀:小如的《一點 "中性" 化的觀念》
Mabel姐以身作則, 把中性、中和的亦男亦女的心態演繹得淋漓盡致, 比小如的笨拙解說高明得多, 希望有姐妹能領悟到這種意識, 謝謝Mabel姐加了小如網誌的連接, 使小如也能乘下Mabel姐網誌的熱鬧.
回覆刪除這是從小如的《一點 "中性" 化的觀念》啟發,而且只是說說自己罷。我覺得小如的更一針見血呢,尤其是小如對「會接受生理上的自我」的詮釋得很好,太多人執迷不悟而變得極端。
回覆刪除謝謝小如!
說得好啊 :)
回覆刪除很久沒見,近來好嗎?謝謝您!:)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