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對巧克力的迷戀。那時的我,總幻想能擁有吃不完的巧克力,覺得那是世上最幸福的事。可長大後,即便有能力買下整間糖果店的存貨,我也不會天天吃巧克力。口味會變,喜好會淡,時間總在悄無聲息地改變我們對事物的執著。或許,扮裝對我來說也是一樣,它是一種選擇,而非無止境的渴求。
我從不介意別人因生理、心理或其他原因而選擇扮裝。對那些大方承認自己有戀物傾向的姐妹,我也抱持開放的態度,欣賞她們的坦誠。然而,我卻有些抗拒那些明明是戀物,卻硬要將自己歸類為「扮裝者」的姐妹。這種模糊的界限,讓我想起曾聽過的一個詞——「偽扮裝者」。這詞聽來尖銳,卻似乎點出了某種真相:有些人或許並非真心享受扮裝的過程,而是被某種外在的慾望驅使。這讓我開始反思,究竟甚麼才是扮裝的本質?是對美的追求,還是對自我的探索?
數天前的下午,我在家拍了一組扮裝照《Rebecca》。那天的過程並不順遂。化妝前,我在鏡前徘徊了數十分鐘,內心掙扎著:我真的想扮裝嗎?有這個必要嗎?甚至一度想放棄,覺得這一切不過是徒勞的虛榮。然而,準備好的化妝品和服飾擺在眼前,想到之前花費的心思,我終於下定決心,硬著頭皮塗上粉底。奇妙的是,一旦開始,動作便熟練起來,彷彿身體早已習慣這套儀式。粉底、眼線、唇膏,一步步將自己妝點完畢,當我望向鏡子,看見那雙閃著滿足光芒的眼睛時,所有的猶豫都煙消雲散。我知道,自己並不後悔。
我從不認為自己有多漂亮,但那個瞬間,鏡中的自己卻散發出一種奇特的吸引力。說來有些難為情,我甚至覺得自己有點自戀。或許,這正是扮裝的動力所在——它不僅是外在的裝扮,更是內心對自我認同的追尋。穿著女裝,我走進廚房,隨手拿起一杯水,腦海中浮現一個念頭:我扮裝,並非為了取悅他人,而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,滿足那份愛自己的虛榮心。這種感覺,純粹而真摯,卻又讓我有些無所適從。
我試著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內心,卻發現思緒總在繞圈,兜兜轉轉,回到一些未完成的話題。比如,我一直想寫一篇關於扮裝的文章,卻始終不知從何下筆。腦海中有無數個扮裝的題材,卻因想得太過嚴肅,導致思緒卡在某處,難以延展。或許,我對扮裝的定義看得太重,太過執著於分辨它的本質,以至於讓這份原本輕鬆的愛好變得沉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