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0月30日 星期五

握管

深夜的房間,螢幕微光映照著一張新發布的喵照。照片中的我,靈光一閃,突發奇想地在臉上畫了幾道貓鬚,彷彿貓妖上身,增添幾分俏皮與野性。平時總愛修圖修得乾淨,這次卻手癢難耐,塗鴉出這有趣的效果。看著螢幕上那帶著貓鬚的自己,我忍不住笑了——這種突如其來的靈感,總是讓人雀躍不已。

畫畫初心

我從小就喜歡畫畫,線條與色彩總能帶我進入另一個世界。幾個月前,我興沖沖買了一塊繪圖板,滿心期待能重拾畫筆的樂趣。可惜,生活忙碌,繪圖板靜靜躺在角落,鮮少有機會派上用場。昨晚終於抽出時間試用,卻發現數位畫筆的手感與傳統紙筆大不相同,操作起來頗不習慣,畫出的線條總少了幾分靈動。

字小如我心

回想中學時的生物課,第一次作業是畫細胞結構圖,還要標上各部分的名称。老師要求簡單,但我卻一頭栽進細節,用了十分之一頁的紙,畫了一個精緻到近乎一比一的細胞圖。幾天後,老師在課堂上點名「稱讚」我,說別人都用整頁畫一個細胞,唯獨我畫得如此精細,幾乎要用顯微鏡才能看清。我連忙擺手,笑說沒那麼誇張,但心裡暗自竊喜。那一刻,我感受到畫畫的樂趣,不僅在於呈現,更在於那份專注與投入。

寫字對我來說,卻是另一番風景。我的字體總是偏小,筆畫細膩,像是小心翼翼地在紙上低語。有人說,字如其人,或許這小小的字跡,映照出我內心的謹慎與細膩——膽小、缺乏勇氣、思慮周密,卻也帶著一絲不安全感,總不願過分張揚。朋友小如曾說:「手寫的信比電郵更有真情。」我聽了只能苦笑。誰會想看我親手寫的信呢?我的字不僅不夠工整,還小得讓人頭痛,盯久了怕是要找放大鏡。況且,日常寫中文的機會不多,頂多在去超市前,隨手在便條紙上寫下採購清單。可久未握筆,寫不了幾行,手腕便隱隱發酸,彷彿連筆都嫌我生疏。

相較之下,電郵成了我更舒適的溝通方式。鍵盤敲擊的滴答聲,像一場輕快的對話,我可以寫到一半存成草稿,隔日再續。不知不覺間,幾百字便躍然螢幕,流暢而自在。電郵的便利,讓我能慢慢梳理思緒,不必擔心字跡潦草或筆力不逮。或許,這也是喵寶的懶惰之道吧,呵呵!

靈感與自我對話

無論是畫畫還是寫字,這些小小的創作,都是我與自我的對話。貓鬚的塗鴉、細小的字跡,甚至未曾熟練的繪圖板,都承載著我的喜好與個性。我不追求完美,只享受那份靈感迸發的瞬間,就像在照片上添上貓鬚時的雀躍。握管也好,打字也罷,這些都是喵寶表達自己的方式——不張揚,卻真誠。

或許,下次靈感來襲時,我會再次拿起繪圖板,試著畫出心底的某個場景;又或者,我會提筆寫一封小小的手寫信,哪怕字跡細小,也藏著滿滿的心意。在這條創作的路上,喵寶願繼續探索,用每一道線條、每一字一句,勾勒出屬於自己的光彩。

延伸閱讀:小如的《交流

2 則留言:

  1. 小如冇定心,寫寫修修改改, 沒有電腦儲存紊亂的思維草稿, 大概一屋子都是廢紙了, 為了"交流", 可以殲了半個原始森林... 原是在整理家父留下的書札文件, 看著前一輩人留下的故舊紙張訊息, 感觸到其中的情感, 大概與掂著一片光碟的感覺到底不同...字、畫中能捕捉的是那沒規則、不一樣、稍帶缺陷的靈感心思, 存下的是質, 但當然沒有現代工具帶來的量... 噫, 扯遠了,原想說, 好欣賞Mabel姐的題目題材, 小如要找Google解釋才明白呢.

    回覆刪除
  2. 那倒是真的,今天下午在書局看書,還是喜歡實實在在拿著書本閱讀的觸感。

    至於題目,謝謝小如欣賞~! :)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