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

品牌

喵寶從來不是個迷戀品牌的人。對那些閃耀的商標與昂貴的標籤,我總抱著一種淡然的態度,彷彿它們與我生活的軌跡總有些距離。然而,這份對品牌的無感,並不意味我不懂欣賞美的事物,只是我的喜好,更多源自內心的共鳴,而非外在的名聲。

回想讀書的日子,校園裡總瀰漫著一股追逐潮流的熱潮。Dr. Martens的靴子、Levi’s 501牛仔褲,幾乎成了同學間的標配。可我從未擁有過這些「必需品」。一方面,我不願把錢花在名牌上,覺得那些響亮的商標不過是虛榮的代價,實在不值;另一方面,我也自嘲自己是個不諳潮流的「薯仔」,對流行趨勢總是後知後覺。然而,當我看著家境富裕的女同學,背著俗稱「煲袋」的Lineabold手袋——那大膽的色彩、獨特的設計,還有那塊醒目的鐵牌——我心底還是會泛起一絲羨慕。那樣的設計,總能讓人一眼難忘。據說你可以把那塊鐵牌寄回原廠,讓他們幫你刻上名字。多年後的今天,我或許已能負擔這樣的奢侈品,卻不再渴望擁有。背上它,彷彿會洩露年齡的秘密,還是讓那份青春的美好留在記憶中吧。

對我來說,品牌的名稱從來無法觸動心弦。盲目追隨潮流,隨波逐流地被商標牽著走,總覺得少了點個人風格。然而,我也理解那些熱衷品牌的姐妹們。一分錢一分貨,他們相信名牌代表品質的保證,設計上更顯獨特與精緻。這種觀念在耳濡目染間,我也漸漸能體會。畢竟,誰不愛美的事物呢?只是,當我挑選女裝時,卻從不苛求品牌。衣服買來不知能穿幾次,又有誰會在意我穿的是甚麼牌子?所以,當姐妹問我是否用過某個知名品牌,我總是尷尬地笑笑:「我從沒留意牌子,只要合適就好。」除了化妝品,我會挑選有口碑的品牌,其他的對我來說真的無關緊要。就像去餐廳吃飯時,我只記得地點,從不特意記店名,也不曾因品牌效應而成為忠實顧客。

我認識一位姐妹,熱衷收藏高跟鞋,數量多到八十多雙,甚至得租個迷你倉來存放。他驕傲地說,這些全是Nine West的正品。我對名牌毫無概念,他的炫耀對我來說有點像對牛彈琴(哈哈,我是那頭牛嗎?)。還有姐妹熱情推薦品牌絲襪Gunze,說它質感無與倫比。可我聽了只是聳聳肩,因為我平時穿的,都是超市裡的便宜貨。絲襪易損,買貴的實在不划算。更何況,我追求的是平凡的低調,街上又有多少人會穿昂貴的絲襪呢?太過獨特的裝扮,反而容易引來注目,與其如此,我更願意融入人群,靜靜地享受自己的小世界。

雖然對品牌無感,但偶爾也會被某件單品驚艷。某次逛街,我無意間看到一款黑色鱷魚皮紋的女裝手袋,設計成熟而高貴,完美襯托職場女性的氣質。即便我對皮革沒甚麼偏好,這款手袋的美感依然讓我心動不已。後來才知道,它來自Hermes。當我瞥見那不平凡的價格,喵寶著實嚇了一跳,連忙搖頭退縮。不是買不起,而是覺得太不划算——這樣的手袋能用幾次?況且,我從不喜歡炫耀,拿著它是否真能增添魅力,也未可知。最終,我選擇讓這份心動留在記憶中,無需真的擁有。

花得起錢是一回事,懂得如何花又是另一回事。品牌的價值,不僅在於價格的高低,更在於背後的品味與選擇。如果只是為了裝點門面而追逐名牌,卻失去了個人風格,那份氣質的高低立見。我不反對品牌的魅力,但更相信,真正的美感來自內心的自信與獨特。喵寶的選擇,或許平凡,卻也真實。那些昂貴的商標,終究只是生活的點綴,而屬於我的風格,早已在每一次挑選中,悄然成形。

3 則留言: